《青囊经》原文及注解

五星体育的玩法技巧

五星体育的玩法技巧

  • 首页
  • 五星体育的玩法技巧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五星体育的玩法技巧 > 新闻动态 > 《青囊经》原文及注解

    《青囊经》原文及注解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5:24    点击次数:108

    《青囊经》原文及注解

    黄石公【汉]/原著 整理/怹烎地理

    图片

              概述:

    《青囊经》为秦末汉初“黄石公”传,是中国历史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。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下,确立了“风水学”的具体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。全文分别从“他始”、“他机”、“化成”方面,叙述了阴阳二气融合与河图五气、洛书方位而化成体天地的定位学理;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;说明了天地间气与形、方位及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结果。

    《青囊经》综合了道家哲学、阴阳五行、天文历法等多方面的知识,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系统的风水理论体系,旨在通过对天地之气的理解和运用,将峦头理气风水之大成之法透露了出来,为风水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的福祉。

    相传,郭璞(东晋)得之,撰写《葬书》而多处引用原文;杨筠松(唐)得之,而有《青囊奥语》、《天玉经》之著,也仅是学习《青囊经》体会而已;而曾文迪(唐)《青囊序》亦只阐发其文。

    上卷原文

    天尊地卑,阳奇阴偶。

    一六共宗,二七同道,三八为朋,四九为友,五十同途。

    阖辟奇偶,五兆生成,流行终始。

    八体弘布,子母分施。

    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。

    中五立极,临制四方,背一面九,三七居旁,二八四六,纵横纪纲。

    阳以相阴,阴以含阳,阳生于阴,柔生于刚,阴德弘济,阳德顺昌。

    故阳本阴,阴育阳,天依形,地附气,此之谓化始。

    这段内容主要阐述了天地阴阳、河图洛书之理以及风水的基本原理。

    “天尊地卑,阳奇阴偶”。

    注解:指出天为尊高,地为卑下,阳数为奇,阴数为偶。《易经》说:“天高上,地低下。”确认天空与大地的高上与低下位置;

    “一六共宗,二七同道,三八为朋,四九为友,五十同途”。

     注解:是河图之数的组合关系。一六共族,二七同路,三八一起,四九交好,五十同途径,此共括为奇偶阴阳。从河图的歌诀曰:“一六先天水,二七先天火,三八先天木,四九先天金,五十中为土”。这或许就是五行的说法来源。 

    无极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,两仪分为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即太阳,少阳,太阴,少阴,对应1、3、2、4,阳为单,阴为双。太阳,少阳对应1、3,太阴,少阴对应2、4。太阳为1,少阳为3,太阴为2,少阴为4,同时也是1234数的顺序的由来,古人发明了1234四个数了。太阳对应太阳,太阴对应月亮。太阳为至阳纯刚之气,月亮为至阴纯柔之气。少阳为木,太阳为火,少阴为金,太阴为水,对应四季为木春,火夏,秋金,冬水。夏的阳气至明,故太阳为夏火,木春为少阳。把事物分为阴阳四象,现在看来很简单,但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识,古人把阴阳四象与数相联系,就更加不简单了。

    “阖辟奇偶,五兆生成,流行终始”。

    注解:强调了阴阳开合、奇偶变化以及五行的生成与流转。阴阳之气生成五方事物,阴阳之气流行于时间的每时每刻,阴阳之气宏布于空间的各方各位,阴阳之气按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分别实行。或曰: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在北方;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在东方;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在南方;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在西方;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在图中”。河图是先天八卦,并且五行以及五行的所属方位也在此划分。

    “八体弘布,子母分施”。

    注解:说的是八卦的广泛分布和母子相生的关系。

    阴阳,正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说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”。所有的事物都有阴阳两种物质,不平衡就要出现问题了!无极生太极,太极生两仪,即分为阳爻和阴爻;两仪生四象:在阳爻和阴爻的上面,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,称为“太阳”、“少阴”、“少阳”、“太阴”;四象生八卦:在四组“两仪”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,即组成八卦。

         八卦生成的过程是自下而上,八卦的画法也是从下往上一爻、一爻地画,最下面的一爻称为“初”。

    “天地定位,山泽通气,雷风相薄,水火不相射”。

    注解:是论述先天八卦的方位关系。

    八卦爻象歌诀:乾三连与坤六断,兑上缺配艮覆碗,离中虚和坎中满,震仰盂对巽下断,学会背此卦象歌,阴阳配合永不乱。

    先天八卦图中,“乾、坤”两卦为八卦之主,又称为父母卦,天地之定位皆来自乾坤两卦,此乾、兑、离、震、巽、坎、艮、坤八卦高度抽象地代表了天、地、水、火、山、泽、风、雷八大自然现象,也指出了天地之间 的八大作用,生命的八大原理、人生的八大方向、空间的八大方 位、季候的八大节气,描述出宇宙 人生,万事万物的八大类象,成为易经思维结构的八大范畴。

    “中五立极,临制四方,背一面九,三七居旁,二八四六,纵横纪纲”。

    注解:强调了中宫五的核心地位以及数字在四方的分布规律。

    洛书恰恰是后天八卦的体现,十二地支和后天八卦为实物,属后天境界。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为肩,六八为足,以五居中,代表九州大地。把后天八卦图贴到洛书上就会发现,后天八卦的序数为一坎二坤三震四巽,五居中,六乾七兑八艮九离,此序与洛书中完全惊人的吻合!后天八卦的序数就是洛书图的歌诀!这绝对不是巧合! 

    我们的先哲又布十天干于河图中,那么就有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,天一布壬水,地六布癸水在北方;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,天三布甲木,地八布乙木在东方;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,天七布丙火,地二布丁火在南方;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,天九布庚金,地四布辛金在西方;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,天五布戊土,地十布己土在中。十天干表天以相生传递形式顺时针从右向左旋转运动。

    同样在河图洛书上顺布十二地支。 十天干交互十二地支为六十甲子,先天八卦交互后天八卦为六十四卦,构成了完整的宇宙模型。六十甲子的引入,一是解决了宇宙的时间,二是解决了宇宙物质(人、动物)和非物质的信息量。

    因此说它和六十四卦完全可以描述万事万有发展的运动和变化规律。用以言天、用以言地、用以言人,其大无外,其小无内,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无不逢源,诸门诸术皆可援以为说。所以,上面谈论的是事物演化的开始。

    “阳以相阴,阴以含阳。阳生于阴,柔生于刚。阴德弘济,阳德顺昌”。

    注解:主要论述了阴阳相互依存、转化的关系。

     河图上可见天道顺时针左旋相生,由洛书可知地道逆时针右旋。我们常听到“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”,顺天就是顺时针,逆天就是逆时针。俗话说“上天有好生之德”,怎么才是好生呢?联系八卦图就知道五行从东方起顺时针循环相生,这也就是易道“生生不息之谓易”。所以我们在调风水时就是要把后天的格局调成顺应先天的格局,调成“好生”的格局,如此生生不息则可久则可大,即“阴德弘济,阳德顺昌””。

    “阳本阴,阴育阳,天依形,地附气”。

    注解:进一步阐述了天地阴阳的相互作用,此为造化之始。阳是相对阴来说的,阴却包含着阳。阳生于阴,柔弱生于刚强。砻阴化育大施行,则阳也他育顺利昌盛,这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维。

    总体而言,这段内容充满了中国传统哲学和风水学说的智慧,对于理解古代的宇宙观和自然观有重要意义。

    中卷原文

    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。

    天分星宿,地列山川。

    气行于地,形丽于天,因形察气,以立人纪。

    紫微天极,太乙令御,君临四正,南面而治。

    天市东宫,少微西掖,太微南垣,旁照四极。

    四七为经,五德为纬,运幹坤兴,垂光乾纪。

    七政枢机,流通终始,地德上载,天光下临。

    阴用阳朝,阳用阴应,阴阳相见,福禄永贞。

    阴阳相乘,祸咎踵门,天之所临,地之所感。

    形止气蓄,万物化生,气感而应,鬼福及人。

    天有象,地有形,上下相须,而成一体。

    此之谓他机。

    这段内容进一步阐释了天地之间的关系以及风水的理念。

    “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。天分星宿,地列山川”。

     注解:表明天上的五星对应地上的五行,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山川相对应,即“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”。天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星,在天空分布二十八宿;地有金木水火土五行,在大地排列山峰河流,表现为各有不同形状山水之势,有美有劣。美者贵也,贵者委迤转折,如活龙活蛇之势;劣者贱也,贱者直硬枯藁,如死蛇死鳝之势。

    “气行于地,形丽于天。因形察气,以立人纪”。

    注解:强调地气的运行与天象的对应,通过观察地形来考察地气,以此确立风水环境影响人们吉凶祸福的判断准则。

    先贤云:“以天象观之,以形体辨之"。

    五星之形势,形者以肥满为美,低小则不嫌,但不宜瘦,若低小而又瘦者,则无生气不吉;势者以摆动为妙;屈曲则不嫌,但不宜欹斜,若屈曲而又欹斜则不成星体。

    在实际风水业务中,需要认定峦头是何星体起势,藉罗经地盘正针定方向,用眼力辨星体,致于入首结穴一段,以龙之形状九星五行配纳甲所属之五行,再以星体行度在于方位九星之中,与方位五行论其生克看结地。

    “紫微天极,太乙令御,君临四正,南面而治。天市东宫,少微西掖。太微南垣,旁照四极。四七为经,五德为纬,运乾坤兴,垂光乾纪。七政枢机,流通终始”。

     注解:描述了天上的星象布局以及它们对天地的影响,其中涉及紫微、太乙、天市、少微、太微等星宿和七政(日月五星)的作用。古人还把二十八宿分为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宫,每宫七宿,各宫分别将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的形象,以为是“天之四灵,以正四方”。

    其中,紫微垣宫,太乙星在宫外服侍,北极星为君,坐北朝南而管理政事,天市垣在东边,少微星座在西旁,太微垣在南,旁照四方极远的地方。四七二十八宿为经线,五行为纬线,运转大地,照耀天象时令。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为关键,运行每时每刻。大地的形势格局是上承天的光辉装载而成的。

    “地德上载,天光下临。阴用阳朝,阳用阴应。阴阳相见,福禄永贞。阴阳相乘,祸咎踵门”。

    注解:九星之序,由坤卦之上爻按序翻变而来,坤卦为地,地能载万物,而九星之形态皆生于地,是以九星之序及其五行均上坤卦而来。则言龙向之纯驳为祸福之主宰。

    阴阳相见者,阴龙见阴向,阳龙见阳向也,相见则神福。阴阳相乘者,阴龙遇阳向,阳龙遇阴向也,相乘则祸也。经曰:“以龙定向,需审入路阴阳。”故龙以入路为主,故置罗经于入路之处,以地盘正针二十四方位格之,看从何字来,即为何字之来龙。

    这段阐述了地德承载天光,阴阳相互呼应的关系,阴阳和谐则带来福禄,阴阳冲突则招致灾祸。

    “天之所临,地之所感。形止气蓄,万物化生。气感而应,鬼福及人”。

    注解:说明天的影响会引起地的感应,地形停止之处气会蓄积,从而化生万物,气的感应能给人带来福祸。即天据高临下,地向上盛装。形势若停止不前去,则气就储蓄;有气则演他生育为万物。气为气场,当其频率相适时,活人有这种感应;祖先死后其骨肉保留原来的气场频率,也能导引坟墓中的气场与相适频率的后个相通,有益于后人。

    “天有象,地有形,上下相须,而成一体,此之谓天机”。

     注解:强调了天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,天象与地形相互配合,构成一个整体,这是天地的奥秘所在,即谓“天机”。

   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,就是强调要保护自然环境,顺应自然规律,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。总的来说,这段内容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,以及在风水学说中对阴阳、五行、星象等因素的综合运用。

    下卷原文

    无极而太极也。理寓于气,气囿于形。

    日月星宿,刚气上腾。山川草木,柔气下凝。

    资阳以昌,用阴以成。阳德有象,阴德有位。

    地有四势,气从八方。外气行形,内气止生。

    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。

    是故顺五兆,用八卦,排六甲,布八门,推五运,定六气,明地德,立人道,因变化,原终始。

    此之谓化成。

    这段内容继续深入探讨了天地之理与风水的关系。

    “无极而太极也。理寓于气,气囿于形”

    注解: 阐述了从无极到太极的演化过程,以及道理蕴含于气中,气又被束缚于具体的形态。道理寄居于气场,气场聚集于有形物体。

    “日月星宿,刚气上腾。山川草木,柔气下凝。资阳以昌,用阴以成。阳德有象,阴德有位”

    注解:分别描述了天上的日月星宿带来刚气上升,地上的山川草木凝聚柔气下沉,阳气辅助昌盛,阴气辅助成就,阳德有其表现形式,阴德有其位置。

    “地有四势,气从八方。外气行形,内气止生。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”

     注解:说明大地有四势(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),气从八个方向而来。外气影响地形,内气促使生命产生。风会使气散,水则能使气停止。

    “是故顺五兆,用八卦,排六甲,布八门,推五运,定六气,明地德,立人道,因变化,原终始。此之谓化成”

    注解:强调了要顺应五兆(五行),结合运用八卦,排列六甲,布置八门,推究五运(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)、六气(确定风、君火、相火、湿、燥、寒六种气候的变化),明白地理,确立人道,依据变化,推究始终,这就是所谓的“化成”。

    总体而言,这段内容综合了道家哲学、阴阳五行、天文历法等多方面的知识,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系统的风水理论体系,旨在通过对天地之气的理解和运用,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的福祉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栏目分类